孩子发热,别乱用物理降温

发布日期:2023-03-22  作者:郭茜   阅读:次  字体:    保护视力色: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孩子发热,大家马上都会想到一个词:物理降温。什么是物理降温,每个人理解不同,也都有自己的方法:脑门上贴个退热贴似乎是常规操作,此外还有洗澡的、擦身的、用冰袋的等等;更有一些超出了平常认知的:冰冻尿不湿罩脑袋的、酒精擦身的,冷水灌肠的……
        在这些操作里面,有的只能说是心理安慰,有的会让孩子更不舒服,甚至有的被医学界明确提醒禁用的。那么物理降温都存在哪些误区,应该选择使用哪些物理降温方式?
一、物理降温的目的
        首先应该明确一件事,常见的发热不是一种病,是身体免疫系统应对疾病(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,如感冒,新冠病毒感染)的一种反应;是大脑调高体温调定点,激发免疫系统应对感染的一个过程。发热时间的长短、退烧与否并不取决于怎么降温,而是取决于免疫系统与病毒“斗争”的结果。免疫系统没有消灭病毒之前,体温怎么降下去还会怎么升回来;一旦病毒被清理干净,不用降温措施,发热自己也会消失。既然物理降温对治病本身没有效用,那物理降温的意义何在?原因特别简单:就是让孩子能够舒服一些。
        发热是个让人很难受的事情,当体温过高时适当降温,一是降低孩子的难受程度,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维持身体的机能,毕竟发热是个对身体消耗很大的过程,当身体难受得一动都不想动的时候,对于免疫系统的持续高强度运行以及后备力量的调动都是不利的。
二、什么时候开始降温
        一般医生建议超过38.5℃,会建议使用一些降温方法。但这个不是完全按照固定数值来限定的,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和耐受程度也不一样,有的孩子发热体温更高一些还是该吃吃该玩玩啥都不耽误,可以再多观察观察;有的孩子不到38℃就发蔫了,这就需要提早介入进行降温了。
三、物理降温是更安全的降温方式?
        这应该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误区。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来说,发热降温首选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,这是安全且有效的降温方式。
四、孩子只要一发热就可以物理降温?
        这是物理降温存在的另一个较大误区。发热一般有三个阶段:体温上升期,表现为发冷、手脚凉;体温高峰期,表现为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,不升也不退;体温下降期,表现为出汗,体温下降。在体温上升期是是绝对不建议物理降温的,这个时候孩子本身就怕冷甚至打寒战,你给他脱光了擦身子,胳膊下面夹冰袋,甚至洗个温水澡乃至凉水澡?在体温高峰期,如果孩子烧得难受,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。而在体温下降期,孩子开始退热出汗,你不降温他也会越来越舒服,降不降温意义不大;另外就是这时候如果贸然降温或者洗澡,也有再次着凉感冒的风险。
五、物理降温可以选择哪些方式?
        对于物理降温,请遵循以下三个步骤:
        1.体温上升期不要降温,而要保暖。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被子,调高空调温度。
        2.体温高峰期首先环境降温。这个阶段孩子不会再感觉到发冷,而是感觉周身发热,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衣物和被子,配合身体正常散热;空调可以调低至26℃左右,让人体感觉更舒服。
        3.在环境降温之后,如果有需要再进行贴身降温。可以用退热贴,冷水毛巾、冰袋敷在额头或者脸上;这种方法其实对退热效果不大,因为这一点面积的退热效果有限,但是心理安慰也是安慰,看着舒服也是舒服。其次是用温水擦拭腋下,腹股沟以及腿弯这些血管丰富的地方,或者擦拭全身,再者可以用冷水毛巾擦拭腋下,腹股沟、腿弯,以上三种方式降温强度由弱到强,根据孩子的反应和耐受程度选择使用。
        洗温水澡的方式谨慎使用,因为这时候人体消耗大,很多大人都知道这时候自己动都不想动,把孩子放进浴室里折腾来折腾去,有的孩子可能会更不舒服;即使孩子能够耐受也不要太长时间,十分钟速战速决。
        捂汗是绝对禁止的,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说,还会加重发热症状,甚至危及生命。酒精擦拭目前网上还有众多人在推荐,这也是绝对禁止的,孩子可以通过皮肤吸收酒精,就不怕孩子酒精中毒?
六、物理降温的原则
        最后强调,物理降温的最重要原则,是让孩子舒服。孩子感觉舒服的方法才可以使用;任何自己认为有效但是孩子抗拒的方法都不用考虑。
因为孩子年龄小,表达能力差,抗拒能力低,有时候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接受怎么办。这时候可以想想:如果自己发热了,用某个降温方法,自己舒不舒服,愿不愿意?(新生儿科 郭茜
分享到: